
姓名:李俏 性别:女
職稱: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智能社會治理實驗特色⛩⛪➰(養老)主任,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學學會青年委員會理事;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學學會農村養老分會常委;中國社會學社會建設研究專業委員會第四屆理事,江蘇省“333高層次人才培養工程”第三層次人才,江蘇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層次人才C類培養對象。
學曆學位:
2002.9-2006.7西北農林科技大學人文學院 社會學專業,法學學士
2006.9-2009.7西北農林科技大學人文學院 社會學專業,法學碩士
2009.9-2012.6西北農林科技大學人文學院 農業與農村社會發展專業,管理學博士
2010.8-2011.8美國肯塔基大學社會學系 國家公派博士聯合培養
2017.3-2018.3美國賓州州立大學農業經濟學、社會學與教育學系訪問學者
主講課程:農村社會學、現代農業創新與鄉村振興戰略、農業經濟專題、農村養老專題
研究方向:農村社會學、農村養老、代際共融、智慧康養
主持項目(代表性課題):
1.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鄉村振興背景下城鄉互益性養老的實現路徑研究”(21BSH163),2021年
2.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農村養老方式轉換研究”(15CRK007),2015年
3.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規劃基金項目“鄉村振興背景下⏭➰社養老的實踐機制研究”(19YJA840009),2019年
4.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規劃基金項目“基于農産品安全視角的新型農業生産經營主體培育研究”(13YJA790050),2013年
5.江蘇省社科基金青年項目“老齡化背景下的代際共融及其實踐創新研究”(18SHC003),2018年
6江蘇省第十六批“六大人才高峰”高層次人才選拔培養資助項目(JY-054),2019年
7.江蘇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項目“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代際共融路徑”(2021SJZDA039),2021年
代表作:
1.李俏.代際共融: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M].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22.
2.李俏.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研究[M].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5.
3.李俏,陶莉.農村康養産業發展的理論闡釋、多元實踐與政策協同[J].南京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3(3):129-140.
4.李俏.城鄉互益性養老的理論内涵與實現路徑[J].華中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3(5):156-166.
5.李俏,成威.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耕讀文化的活化運用與實踐創新[J].甯夏社會科學,2023(1):134-142.(新華文摘論點摘編)
6.李俏,孫澤南.⏭➰社養老的實踐形态與發展路向[J].華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2(3):59-68.(中國農村研究網、湖北社會科學網全文轉載)
7.李俏,黃豆.“備而有患”:“農民農”的養老規劃及其實踐邏輯[J].甯夏社會科學,2022(3):162-169.
8.李俏,孫澤南.農村互助養老的衍生邏輯、實踐類型與未來走向[J].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21(10):98-107.
9.李俏,孫澤南.⏭➰社融入農村養老供給的邏輯、模式與效應研究[J].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1):114-122.
10.李俏,陳柳,趙向紅.城鄉融合視域下“養老下鄉”的生成機制與實踐策略[J].甯夏社會科學,2021(2):132-141.(新華文摘論點摘編)
11.李俏,賈春帥.⏭➰社帶動農村産業融合的政策、動力與實現機制研究[J].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1):33-41.(中國農村研究網全文轉載)
12.李俏,姚莉.父慈還是子孝?:當代農村代際⏭➰方式及其關系調适[J].甯夏社會科學,2020(1):107-111.
13.李俏.中國式養老與代際項目的視域融合——基于百度和谷歌探索的社會學考察[J].福建論壇,2020(6):180-189.
14.李俏,賈春帥.⏭➰社養老:運行邏輯、實踐檢視與未來展望[J].改革,2020(2):149-159.
15.Qiao Li, Matthew Kaplan, and Leng Leng Thang. Intergenerational Programs and Practices in China: Results Based on a Web Search Method, Journal of Intergenerational Relationships, 2020, 18(1): 1-16.
16.李俏,賈春帥.代際項目的西方脈絡與中國圖景:名實之辯與實踐檢視[J].甯夏社會科學,2019(1):122-129.
17.李俏,孫澤南.産業融合背景下⏭➰社參與農村養老供給的實踐機制[J].重慶社會科學,2019(8):27-38.
18.李俏,劉亞琪.農村招贅婚的養老隐喻與時代轉向[J].江蘇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5):44-51.
19.李俏,金星.資本下鄉與環境危機:農民應對行為策略及其困境[J].現代經濟探讨,2018(2):108-115.
20.李俏,賈春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視域下的⏭➰社養老:功能、模式與定位[J].甯夏社會科學,2018(3):100-107.
21.李俏,劉亞琪.農村互助養老的曆史演進、實踐模式與發展走向[J].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5):72-78.(新華文摘論點摘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史網全文轉載)
22.李俏,陳健.農村自我養老的研究進路與類型诠釋:一個文獻綜述[J].華中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1):98-104.
23.李俏,陳健.變動中的養老空間與社會邊界:基于對農村養老方式轉換的考察[J].中國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2):128-136.(中國社會科學文摘論點摘編)
24.李俏,馬修·卡普蘭.老齡化背景下的代際策略及其社會實踐——兼論中國的可能與未來[J].國外社會科學,2017(4):54-63.(新華文摘數字版、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學網全文轉載)
25.李俏,陳健.社會流動背景下的農村代際➿⚽✨➿及其影響因素分析——基于全國731位農村老人的實地調查[J].甯夏社會科學,2017(4):113-121.
26.李俏,付雅雯.代際變動與農村養老:轉型視野下的政策啟示[J].農村經濟,2017(8):62-69.
27.李俏,王建華.轉型中國的養老訴求與代際項目實踐反思[J].學習與實踐,2017(10):81-90.
28.李俏,許文.農村養老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研究理路與實現方式[J].西北人口,2017(5):51-57.
29.李俏,宋娜.農村子女養老中的性别差異:需求、功效與變動邏輯[J].社會保障研究,2017(6):38-45.
30.李俏,朱琳.農村養老方式的區域差異與觀念嬗變[J].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6(2):93-102.
31.李俏,李久維.回歸自主與放權社會:中國農村養老治理實踐[J].中國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3):93-99.(中國農村研究網全文轉載)
32.李俏,郭凱凱,蔡永民.農村老人參與農業生産現狀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農村經濟,2016(6):51-57.
33.李俏,郭凱凱,蔡永民.農村養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結構生态與可能路徑:一個文獻綜述[J].廣西社會科學,2016(7):149-153.
34.李俏,陳健,蔡永民.“老人農業”的生成邏輯及養老策略研究[J].貴州社會科學,2016(12):158-163.(中國鄉村發現網全文轉載)
35.李俏,李久維.農村意見領袖參與農技推廣機制創新研究[J].中國科技論壇,2015(6):148-153.
36.李俏,郭儒鵬,李久維.農産品安全視角下農民科技需求現狀及其提升研究——基于全國十省276個樣本農戶的調查[J].農村經濟,2015(8):103-108.
37.李俏,付雅雯,蔡永民.多功能農業視角下家庭農場發展研判[J].貴州社會科學,2015(10):160-164.
38.李俏,劉培,顧昱.農村多元養老模式的現實解讀:區域比較的視角[J].西北人口,2014(1):97-102.
39.李俏,王建華,吳林海.農業社會化進程中的個體服務形态及發展思路[J].貴州社會科學,2014(2):49-53.
40.李俏,李輝.社會化小農框架下家庭農場發展機制構建研究[J].農村經濟,2014(1):9-12.(中國農村研究網全文轉載)
41.Qiao Li, Jianghua Wang, and Patrick H. Mooney. Strategies for Agricultural Cooperation in Contemporary China [J]. Journal of Rural Cooperation, 2013, 41(1):27-43.
42.李俏,王建華.農業社會化服務中的政府角色:轉型與優化[J].貴州社會科學, 2013(1):109-113.
43.李俏,王建華.現代化進程中的“農業社會化”:概念、類型與主體辨析[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3(5):32-35.
44.李俏,王建華.農業社會化視域下農業推廣碩士教學實踐路徑探讨[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3(3):122-128.
45.李俏,王建華.現代化進程中的農業社會化:衍生邏輯與推進對策[J].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3(6):7-13.
46.李俏,王建華.現代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設計及發展路徑[J].宏觀經濟管理,2012(9):51-53.
47.李俏,王建華.農民生産經營⏭➰的困局及其突圍——基于互動儀式鍊的微觀社會學分析[J].理論探索, 2012(6): 83-86.
代表性獎項:
1.江蘇省第十六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三等獎,2020年
2.無錫市第十六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2023年
4.無錫市第十五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2021年
5.無錫市第十一屆自然科學優秀學術論文二等獎,2020年
6.江蘇省社科應用研究精品工程一等獎,2018年
7.無錫市第十屆自然科學優秀學術論文三等獎,2018年
8.第二屆江蘇省老年學青年學者獎,2018年
9.江蘇省社科應用研究精品工程二等獎,2017年
10.江蘇高校第十屆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成果二等獎,2016年
11.指導研究生論文獲江蘇省優秀專業碩士畢業論文,2019年
12.指導本科生論文分别獲江蘇省本科優秀畢業論文一等獎和二等獎,2015、2016年
13.第十四屆全國多媒體課件大賽高教文科組二等獎,2014年
14.江蘇省高等學校優秀多媒體教學課件二等獎,2014年
15.2015-2017學年度無錫市優秀教育工作者,2017年
16.菠菜网最新平台网2014年度、2016-2025年度至善青年學者
聯系方式:liqiao1232002@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