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下午,學院第25期分黨校發展對象培訓班第二講在模拟法庭順利舉行,校社會科學處處長劉煥明教授為學員們做了題為“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輔導報告。兩個半小時的報告既讓學員們重溫了中國共産黨成立至今不斷探索革命建設道路的光輝曆史,也讓學員們對黨的十八大報告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内涵與意義有了更為深刻的認識。
報告中,劉煥明教授帶領學員們詳細回顧了1840年鴉片戰争直至新中國成立及改革開放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曆史,從地主階級洋務派的自強運動,到資産階級維新派的戊戌變法,再到資産階級革命派的辛亥革命,無一不以失敗而告終,中國近代史的鮮活現實充分說明資産階級道路在中國是行不通的,是曆史選擇了馬克思主義、選擇中國共産黨、選擇了社會主義道路。什麼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劉教授引用了鄧小平同志1992年的南巡講話——“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兩個文明都搞好了,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适合中國國情的,才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并指出從黨的十二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内涵在不斷豐富完善,黨的十八大報告中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做了迄今為止最為完整的闡述,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态文明“五位一體”總體布局,要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如何走通、走赢這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劉煥明教授指出需要處理好經濟建設與黨的建設、依法治國與堅持群衆路線、中國與世界三種關系,不斷提高黨的執政水平,不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不斷争取和平友好的發展環境,這樣才能完成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曆史重任。劉教授還談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中國共産黨基于中國基本國情艱難探索的成果,也具有廣泛和深遠的世界曆史意義,将為第三世界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建設道路提供有益的參考,幫助他們走出發展困境,實現共同發展。最後,劉教授強調,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就是既不走以階級鬥争為綱的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當代中國一條不可逆轉的路。
劉教授深厚的史論功底、夾叙夾議的講課技巧和慷慨激情的現場氛圍,讓學員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選擇、堅持有了更加清晰的了解,對青年知識分子肩負的曆史重任有了更為明确的認識,将進一步端正學員們的入黨動機,增強時代意識和責任意識,以實際行動向黨組織靠攏。